明天下_明天下 第206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明天下 第206节 (第3/3页)

房,把烙铁烧红……”
  袁敏眼看着他们五个人拖着钱五两朝刑房跑去,而倒在地上满脸是血的锦衣卫小旗却无人理会。
  袁敏蹲在地上,瞅着面目全非的锦衣卫小旗,对其余锦衣卫道:“带上他,我们回去。”
  番子抽出腰刀道:“我去杀了那个恶贼。”
  袁敏淡淡的道:“回去吧,给老柴治伤是正经。”
  其余锦衣卫默不作声,抬起软绵绵的老柴匆匆的出了山洞。
  “这么快就看完了?定是刘春达没有伺候好诸位官爷,要不,小的再伺候您一段?”端着一个大碗吃凉粉受贿护卫又凑了过来。
  袁敏道:“不用了,我们还会再来的。”
  眼见一个番子将受伤的小旗绑在背上,在众人的帮助下上了马,袁敏挥一下马鞭,就匆匆的回西安去了。
  第128章 时不我待
  锦衣卫在蓝田县横行无忌……
  当然,只要他们不犯法,在蓝田县执行自己公务的时候,确实没有人阻拦。
  这些天来,袁敏几乎查阅了蓝田县几乎所有的文书,不论是钱粮账簿,还是户册,亦或是刑名薄,他甚至亲自走访了团练,并按照团练名册核对了不下三千人。
  名册与本人属实,每一个被查验的团练都有训练记录,武器发放记录也与团练本人持有的武器相符。
  一里之内有团练五十二人,弩六柄,弓七把,弩矢二百四十,羽箭一百四,木质长盾六面,圆盾十一,长矛十六枝,校刀四十一把,里长与队正各自持有一杆鸟铳,每一月必定操演五日!
  据袁敏所知,大明军队中,除过边军,以及几支常年作战的军队,很少有在装备一道上可以超越蓝田县团练的,当然,数目庞大的卫所兵与蓝田县团练相比,他们似乎才是种地务农的百姓。
  蓝田县团练成立于崇祯五年,成立的根据就是崇祯五年二月兵部下发的《地方团练疏》。
  这个策略的初衷就是为了发动百姓结成团练自保,是一个很好地政策,蓝田县执行这个政策执行的很好。
  如果全大明都如同蓝田县一般组建这样的团练,袁敏只会觉得欣慰,可是,当别的地方一团糜烂的时候,蓝田县这样做就让人非常的担心了。
  几次提笔,袁敏都不知道该如何说起……每次放下手中的笔,袁敏就憔悴一分。
  云昭吃过高氏主人家提供的酸浆面,很是满意,给主人家留下一些米粮权当贺礼。
  第二天天亮的时候,北方的春天特有的沙尘暴如约而至。
  这里的沙尘暴很是诡异,高空里飞云乱渡,云彩出现的突然飞走的也突然,可是,地面上只有偶尔来临的一些风,黄沙却从天空慢慢的沉降下来,人站在户外,不一会就成了一个土人。
  云昭知道,黄土高原上千米厚的黄土层就是这么来的。
  北方的风将细细的尘土从沙漠,戈壁上带起,运转千里之后就丢在黄土高原上。
  日积月累,北方的土地逐渐变成了戈壁,而黄土高原上的黄土越积越厚。
  这样的场景很像大明朝目前的处境,只不过大明朝从东南方获得的是钱粮,是兵员,是物资。
  西,北两地如果不能自给自足,长久这般下去,迟早会被东南抛弃,而北方纷乱的现状又加剧了物资的匮乏状态,加剧了西北方贫困的状态。
  如果说蓝田县这样的地方,只要真正的平安两年就能恢复普通民生,甘肃这些地方想要让人吃饱肚皮,就需要更多的时间。
  水利工程对甘肃一样有效,可惜,同样的水利工程对甘肃农业起到的作用还不到关中平原的五成。
  所以,甘肃这个地方生存不易……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