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三十八章 战云密布,定辽东 (第2/3页)
信与结拜兄弟吴俊升、孙烈臣、张景惠、冯德麟、张作霖、张作相等人,劝他们认清形势,不可一错再错。然后,他亲率骑兵引领东北第一师的一个营,再出奉天,前往锦州远迎陈文强和徐世昌一行。 两任东三省总督徐世昌和锡良皆赞同共和,又有强军坐镇,张作霖等人再无抵抗之心,倒是争相表现。而马龙潭的晋升,也起到了一个榜样的力量。 还是人心的问题,野心谁都有,在动乱的时候尤其旺盛。谁不想借此捞取利益,谁不想趁机飞黄腾达?所谓时势造英雄,差不多也是同样的道理。 只不过,大势已经由复兴会,由陈文强掀起,在他们的主导下,很多人注定野心破灭,没有了在历史上表现的机会。这不仅包括张作霖等人,还有袁世凯。 徐世昌临行前与他见面,委婉地劝谏一番,却没透露行将去东北的事情。作为官场老狐狸,徐世昌自知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 等到锡良、徐世昌两任东北总督陆续通电,表示归附临时政府,袁世凯才意识到大事不妙。但他还寄希望于东北诸军不服,给他留出调动军队的时间。可接踵而来的却是革命军已经控制奉天,张作霖、吴俊升、马龙潭已改统更张,只有被困于辽西的冯德麟慢了半拍,接到马龙潭书信后,才宣布易帜归顺。 情报工作相当成功,这也得益于马龙潭的配合,锦州的有线电报局被控制,从葫芦岛登陆,占据锦州,再到进军奉天,对外的消息一直保密。 晚了,又晚了。袁世凯心中无名火升腾,觉得自己就象一只被戏耍得团团转的猴子。 怒了,老袁真的怒了。他要反击,他手中还有北洋军,还有毅军,他要给革命党点颜色看,他要革命党老老实实地坐到和谈桌上,乖乖地接受他的条件。 夺回东北?不行。海军不在掌握之中,出关的陆军有被切断后路的危险。那现在能够发动攻势的一个是山东,一个是湖北,袁世凯要在这两者之间进行选择。 山东,袁世凯的目光集中在了这个地方。山东离直隶太近,威胁很大;而且山东是东北三省的后备基地,山东形势有变,势必影响到临时政府支援东北的力度。 一箭双雕?袁世凯也不敢确定,但他要试一下,束手待毙或举手投降,都不是他所愿意的。以战促和,革党会用这招,难道我就不会? 以驻守直隶的第二镇、第三镇,组成第二军,由段祺瑞统率,南下攻击山东;同时,命令孝感的冯国璋第一军向武汉三镇逼进,以作佯攻之势;另派姜桂题率毅军入驻山海关,扼住此咽喉要地,防备东北出兵入关。 袁世凯是真下血本啦,北洋五镇只留下了曹琨的一个镇,以及其他杂牌军队防守直隶、京畿,非要狠狠打击革命军不可。 大战阴云密布,和谈似乎不破而破裂。 已到达奉天的陈文强又发声了,指责袁世凯挑起战争,破坏和谈,实在是不顾大局,不顾民众意愿,不顾国家安危,丧心病狂之极,必予以严惩。 尽管喊得义正言辞,但陈文强却正忙于东北的各项安置,也没有调兵入关的想法和行动。 东北看似被临时政府囊括,但地方初定,问题多多。张作霖等人虽然表了态,但忠诚度令人怀疑。所以,扩充革命军,压制杂牌,便非常重要。 除在奉天留下一个加强团作为城防部队外,东北第一师再次被稀释,一批军官和老兵抽调出来,在由民军整编而成的东北混成第二旅、第三旅中担任骨干。这两个混成旅将经过半个月的急训,便要开往长春、哈尔滨,成为吉林和黑龙江卫戍部队的中坚。 徐世昌任职东三省总督,锡良任职辽宁省民政总长,姚雨平任沈阳军区司令,马龙潭任辽宁省卫戍司令,蓝天蔚任吉林省卫戍司令,张绍增任黑龙江省卫戍司令。而原吉林、黑龙江巡抚续任该省民政总长,一些随军而来的行政官员也分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