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章 轰炸机 (第7/20页)
司的四发设计在众多方案中脱颖而出。1935年7月,样机在试飞时获得了一致好评。《西雅图时报》记者理查德威廉联在报道中称该机为“空中堡垒”,随后,这个名字便被波音公司正式采用。在此之后的几年间,美国一边小规模生产,一边进行改进,直到1941年9月b-17e首次试飞成功,该机开始大批量生产并装备部队。 ??全副武装的巨型弹药库 ??b-17长22.8米,高5.8米,翼展31.6米。该机机翼下吊挂4台空冷星形活塞发动机,是人类第一架大规模生产和使用的全金属四发轰炸机。虽然一战期间俄国的“伊里亚穆罗梅茨”轰炸机也装备4台发动机,但由于技术限制,此后的轰炸机多为双发,少数为三发,甚至美军的招标书上也偏好双发,但大胆的四发设计为b-17提供了强劲动力,最大起飞重量超过30吨,最高载弹量8吨,远远超出同时代其他轰炸机。 ??b-17升限达1万米,时速约480千米,甚至超过了同时代很多战斗机。其最大航程接近5500千米,超过了德国、日本等国主力轰炸机的2倍,能以最大载荷轻松地从英国飞到的本土实施轰炸。此外,b-17是世界上最先采用增压座舱的飞机之一,使乘员可以在相对舒适的驾驶环境中完成数小时的飞行,大大提升了作战人员的士气和状态。 ??为了充分满足对高空远程战略轰炸的实际需要,b-17率先装备了雷达瞄准具诺顿轰炸仪。该设备利用机械式计算机与陀螺仪,快速、精确地计算飞机航速、炸弹投放时间与位置。后来的b-17投弹瞄准具还与自动驾驶仪相联,在轰炸时控制飞机,保持稳定的航向与航速,从而使b-17不仅可以在夜间和云层上进行高空轰炸,还可达到俯冲轰炸的精确度。今天看来,这不过就是一种原始的弹道计算机,无法与后来的精确制导武器相提并论,但在当时,已经构成相当威力。因此,诺顿轰炸仪在被作为美军高级机密,起飞前由帆布包裹着送到飞机上,着陆后即刻拆除,拆装过程都要有武装卫兵的监督,机组人员被俘前也需要将诺顿轰炸仪破坏。 ??装满炸药的b-17无疑是一座巨大的空中弹药库,飞到哪里都是敌方的首选目标,而且在当时缺少空中加油的环境下,很难用战斗机对远程任务进行持续护航。为了提升战场生存能力,b-17在机身四周安装了13挺12.7毫米机枪,没有任何射击死角,是二战期间火力最猛的轰炸机。b-17还经常大规模编队飞行,仅成百上千挺机枪就构成了密集的空中火力网。此外,该机在油箱、驾驶舱等重要位置安装了总重高达4吨以上的装甲钢板,并采用了自封闭油箱,使飞机在被火力击中后很少发生空中爆炸并能安全返航。1943年6月6日,一架b-17在太平洋战场上被5架日军战斗机拦截,b-17不仅用自身火力打下2架日机,还背负着累累弹伤平安返航。 ??鉴于b-17的良好性能,该机也被改装为照相侦察、海上救生、空中运输等特种飞机。其中,xyb-40利用b-17的庞大机体,安装了30多挺机枪,备弹量高达10万发,为b-17轰炸机群实施全程伴飞护航。bq-7“投掷者”遥控无人轰炸机去除了b-17上不必要的仪表和武器,配备了更多炸弹,接近目标时飞行员跳伞脱离飞机,由其他飞机遥控撞击目标,算是一种原始的制导炸弹。 ??纳粹军工终结者 ??二战中,b-17的身影遍布欧洲、太平洋、北非、苏联等各个战区,但其最辉煌的一页还是书写在欧洲战场上。 ??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美国对轴心国宣战,美国陆军第8航空队及其主力战机b-17进驻英国,与英军一起,对德国军火工业和能源设施实施了长达3年的大规模战略轰炸。在此之前,英军轰炸机只能趁着夜色摸到德国上空投弹,战略效果相当有限,还造成大量平民伤亡。b-17的到来彻底打破了德国昼间的宁静。 ??1942年8月17日,第8航空队在昼间成功轰炸了德占法国鲁昂工业区。此后,成群结队的b-17便倚仗自己强大的火力网,在光天化日之下如飞蝗一般在德军空域投下雨点一般的串串炸弹。很快,b-17便以其坚固的机体、强大的火力和精准的轰炸效果成为了对德轰炸的主力机型,主要在昼间轰炸德国的坦克工厂、轴承制造厂、飞机制造厂、石油加工厂和交通枢纽等。相比之下,准度偏差的英国轰炸机只能继续执行相对粗犷的夜间大面积轰炸任务。 ??b-17的战果也伴随着第8航空队的惨烈牺牲。虽然b-17自卫火力强大,但毕竟不如战斗机灵活,而且长期没有战斗机伴随护航,飞机和飞行人员损失都相当惨重。1943年4月17日,115架b-17对德国不莱梅的战斗机装配厂进行轰炸,损失了16架;8月17日,376架b-17轰炸施韦因富特的轴承厂,被300多架德国战机拦截,60余架b-17坠毁,200多名组